塞下曲(图)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靠谱    发布时间:2024-01-19 08:23:15 74

  唐代诗人李益的这首《塞下曲》,一句一典,用典颇多,却并不板滞、冷涩,经过比照、借喻等多种艺术方法,把边关将士报效祖国、牺牲疆场的英雄气概,挥洒得酣畅淋漓。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老生入关——一开篇,诗人就借古抒发,托史言志:伏波,即汉代名将马援,他勇敢无比,战功卓著,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为誓说,堂堂男子汉,就应该为国赴难,战死疆场,用马革裹着尸身运回来,表现出以身殉职的英雄本色。

  定远,即汉代的名将班超,他长时间驻扎西域边关,屡建奇功,但在后期却上书朝廷,提出“希望生入玉门关”的恳求。诗人将两位名将作比照,清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必定要以伏波将军为典范,视死忽如归,终身献边防。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儿又用了两个典故:只轮,即一只轮子。春秋时期,晋军在崤山与秦军交兵,成果秦军全军覆没,连一只轮子都没跑掉。诗人以此鼓励麾下将士,必定要像晋军大北秦军那样,坚决、完全、洁净地全歼敌人,不让一兵一卒逃回他们的海窟老巢。一箭定天山,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当年敌人侵犯天山边地,薛仁贵率军迎战,连发三箭,射杀三员将领,敌军为之信服,纷繁下马屈服。军中为此高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兵士长歌汉时关”。诗人引证这个典故,提示全体官兵,今天尽管取得了成功,可是间隔真实的平和还很悠远。必定要留下一支能征善战的戎行,高枕无忧,保持警惕,镇守边防。

  《塞下曲》的四个典故,恰当妥当,天衣无缝,涵义深入,在澎湃的气势、雄健的风格中,完成了前史与实际、古人与今人的对话,读来不由令人豪气顿生,且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