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格林》探班丨四百页的谱子逐字逐句地“啃”我们的目标是拿下合唱!

来源:乐鱼体育官网靠谱    发布时间:2023-12-25 12:49:07 881

  原标题:《罗恩格林》探班丨四百页的谱子,逐字逐句地“啃”,我们的目标是拿下合唱!

  由上海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出品,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与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将在9月17日、19日上演于上海大剧院,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

  1845 年,瓦格纳在度假的时候阅读了大量德国中世纪的史诗,如痴如醉的他仅仅用一个月就写完了《罗恩格林》剧本的手稿,彼时的瓦格纳还没有实现自身的宏伟理想,深感孤独和无助的他,需要的是坚定永恒的信心和无条件的热爱,而这些也正是剧中的罗恩格林骑士所想要的,罗恩格林正是尘世中瓦格纳的真实写照。

  对于《罗恩格林》这个歌剧领域里的“庞然大物”,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观众,可能每每想到都会倒抽一口冷气。不仅仅因为其接近4个小时的时长,更因为整个作品中哲学、历史、神话、文学、诗歌、音乐、人声、造型艺术的完美融合与表达,很难令人一下吃透。对此,作为本次演出的指挥,上海歌剧院院长、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这样说到,“大家都会觉得瓦格纳的作品很艰深难懂,其精神内核的悲剧性、严肃性,以及戏剧与音乐紧密结合的复杂性让这部作品的演绎与诠释难度达到了相当高度,不仅是指挥、歌唱家的试金石,也是对合唱、乐团及整个制作团队总实力的考验。”

  瓦格纳的歌剧通常编制十分宏大,给人难以言喻的辉煌感。其和声语言复杂多变,戏剧冲突极其强烈。“《罗恩格林》合唱量非常大,整部歌剧有五百多页谱子,合唱大约就有四百页。德语的发音中很多辅音以及连读的重音,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的变化,对于初次接触作品的合唱团演员们来说都是十分巨大的挑战。”许忠介绍说。

  “大家都知道德语歌剧难,瓦格纳的歌剧更难。从2018年我们演出过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以及《瓦格纳歌剧集萃音乐会》,到今年《漂泊的荷兰人》登上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的舞台,都为上海歌剧院演绎长篇巨制《罗恩格林》奠定了一定语言方面的基础。我们的合唱团里也有不少留德的艺术家,他们在排练间隙也积极的为其他演员答疑解惑。此外,我们也为合唱演员请来了合唱艺术指导马丁·怀特和声乐指导亚历山德罗·阿莫雷蒂共同指导大家在语言和演唱上的不足,是他们逐字逐句地教授并纠正大家的发音,解析德语背后剧里面的人物的情绪,力求帮助演员们更好的展现出德语歌剧的原汁原味以及瓦格纳的魅力。”

  合唱团是整个剧组中最早进入排练的,厚厚的谱子经历一页页细致的摸索、逐字逐句的跟读和演唱,终于越翻越薄,每一个排练日都是一次新的收获。许忠说,“《罗恩格林》中的合唱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合唱声部远超于了我们所熟知的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这样的大类分类,每个声部都会再被划分为数个声部,这对合唱演员们的声音控制和和声配合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训练时也会格外的更花费功夫。尤其是男声声部,占了这次合唱的80%以上,可以说经历了这次的演出,我们的男声将会是一次新生,综合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排练至今,合唱的提升已经初见成效。面对这些日子的埋头苦练,合唱团的艺术家们都收获颇丰。

  对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来说,瓦格纳并不算陌生。除了歌剧精粹音乐会上演唱过的合唱选段之外,我们也完整演绎过《漂泊的荷兰人》,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这些都为我们理解和演唱瓦格纳的歌剧作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瓦格纳和他的歌剧巨作始终是一座高峰,尤其是这次排演的《罗恩格林》,无论对任何团队而言,都是一个很难的挑战。近乎于两部歌剧的时长和合唱在其中庞大的体量,便已经是不小的考验。而无论是音乐上还是戏剧上,也同样有非常多的细节和要求要求我们来攻克。从六月开始到现在,声乐指导阿莫雷蒂与合唱指挥马丁·怀特先后进入排练厅,每天与我们的合唱团认真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线上交流之后,能够在线下面对面地音乐交流,直接而及时的信息反馈,对于音乐排练其实是很重要的,这种久违的状态也让合唱团员们十分兴奋,大家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学习,奔着共同的目标——以最佳呈现奉献给观众。期待我们演出成功。

  瓦格纳的歌剧,在我们声乐专业的人眼中是一座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玛,它对合唱要求极高,和声织体复杂、音乐色彩极其丰富多彩,也就要求演唱者注意力高度集中,十分熟悉音乐。两位指导马丁和阿莫雷蒂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带着大家拼读,带着节奏练习,最后再带着旋律不断练习,让我们形成肌肉记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训练,也刚好给了我们一个查漏补缺、提高技能的机会。我一直觉得合唱排练,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知识、摄取能量的机会,学习有技巧地歌唱、揣摩音乐的色彩变化,跟不同指挥的合作,以及如何迅速进入到角色,都是在合唱训练中所能提升到的能力。而这一次演绎《罗恩格林》,让我再一次为瓦格纳的音乐深深折服。他严谨而真诚,追求彻底性、统一性和系统性,还有服从、反省、自我批判的意志力。越去进一步探索他的音乐,越会觉得他是古典音乐里的哲学家、作曲界里的思想家。

  特别感恩歌剧院能够为我们青年歌剧演员提供向世界一流大师学习的机会。马丁·怀特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指挥大师,高效的音乐作业和人格魅力使得我们各个声部配合默契,大家都很用心地学习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德语单词(细致到辅音的L、 n、k、g的发音都要让观众听到等等)、每一个乐句、每一个力度记号,他会用中文反复示意我们“再来一次”,大家都激情饱满,力求做到更加完美。初次排练剧中最负盛名的《婚礼进行曲》时,我们表现得太过刻板、严肃,有种“军队进行曲”的风格,在怀特的指导下,却马上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大家演唱得更加温柔且坚定,庄严且肃穆,体现出了神圣不可侵犯、坚不可摧的婚姻诺言的感觉。

  在整个排练过程中针对于德语的辅音做了大量的训练,在每次新排演唱段前,我们都要先完成语言节奏的练习,才进入到音乐练习,两位大师会帮我们在谱子上标注上德语辅音的时值,明确节奏,以及辅音的节拍。这对我们以后演唱德语作品都是一次特别好的学习机会,学习到了很多演唱德语辅音的技巧以及发音方法。我本人十分喜爱这部歌剧,它是被誉为瓦格纳最成熟的歌剧作品,里面有非常多著名的唱段,例如第三幕的《婚礼进行曲》,第一幕的《天鹅之歌》。这部歌剧不仅让巴伐利亚的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成为了瓦格纳的头号粉丝,从此以天鹅骑士自比,还兴建了新天鹅堡,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类学术著作和分析层出不穷,这些都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可以说《罗恩格林》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宝矿,也希望沪上的观众能够喜欢它。

  阿莫雷蒂和马丁对我们的指导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不仅仅是让我们更准确的发音,去用标准的德语来唱出词,更关键的是,两位大师会指导我们去更深刻地理解话中的含义,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情绪。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发声关系,词句的强弱也有其不同的习惯规律,通过强弱能表达出不同的语气,从而使得我们的演唱更加的“地道”,使我们的演绎更加立体。这一次男声声部任务格外的重,就拿我们男低声部来说,这次就要分成四个声部来演唱,甚至在四个声部中再次进行细分,可想而知在合唱时难度有多大,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演员对作品及其熟悉,只有充分掌握才能把它“啃”下来。